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

還我選擇技職的權利

本文引用自中央社中央社 – 2013210 下午1:24

        台灣技職教育面臨轉型,長期以來重高中、輕技職的趨勢,升學主義、校院升格的副作用,許多台灣青年心中都吶喊著,「還我選擇技職的權利。」
        技職教育曾為台灣的經濟奇蹟,打下穩固基礎,但近年卻面臨嚴峻的轉型階段。高職升學比率過高、高等技職體系學術化、升學制度的僵化、學用落差、實習、雙師制度等問題,在在使得技職改革之路步履蹣跚。
2012年6月的德國紅點設計競賽中,一幅來自台灣的海報作品,讓來自世界各國的評審為之震撼,奪下最佳的「Best of the Best」獎項。
        雲林科技大學碩士生魏均寰的「NOT COPY MACHINE」沒有誇張的色彩、沒有絢麗的文字,簡潔的構圖中,一名背著書包的年輕學生,頭部化作一台影印機;而身旁西裝革履的成人,正拚命將頭塞進影印機中,試圖複製自己的腦袋。
        魏均寰創作這幅海報的靈感,來自台灣基本學力測驗考試,他覺得傳統教育太過重視標準答案,大人們總想複製自己的成長經歷,逼迫孩子循著設定好的路走。而技職體系,往往在選擇之中被邊緣化。
       魏均寰自己的成長經歷,就是「NOT COPY MACHINE」的最佳註解。國中時他就對設計有興趣,但師長不能接受全校第一名的學生,選擇就讀技職,年幼的他順應大人的想法,以優異成績考進第一志願台中一中。
        如果魏均寰的性格中沒有一點點「叛逆」的成分,他現在可能是律師、醫師,但他卻選擇了一條在外人眼中「離經叛道」的路線。
台中一中的學習氛圍,讓魏均寰學會批判和反思,3年過後,他決定追求自己的興趣,先是進入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,之後又到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,正式轉入技職體系。
        每一個階段,都讓魏均寰嘗盡人情冷暖,考上台中一中時,鄉里好像是出了狀元一般,走在路上都有陌生人道恭喜。但後來念技職,鄉親的反應便明顯冷淡許多,「甚至言語中,帶有一些安慰或惋惜。」
        但魏均寰不以為意,他相信自己的選擇,而他的確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。他在國際發明展屢拿大獎,獲選教育部「技職之光」,還沒畢業就有許多工作室的機會等著。
        回首求學歷程,魏均寰認為,台灣技職最大的弱勢在於「資訊落差」,一般國高中鮮少提供相關資訊。他當時想考藝術學院,就因缺乏訊息,錯過了重要的術科考試,校系選擇小了很多。
        「師長都以為成績好的人,理所當然要念高中、大學,反而是功課不理想的人,才需要幫忙『找出路』,尋找一技之長。」魏均寰點出台灣教育體系的弔詭之處,技職體系不該是「第二選擇」,其實很多人像他一樣,可以兼顧課業和專長。
        一手打造「私房蔡先生」公司的青年創業家蔡承宏(中國科技大學畢業),也深刻感受到台灣教育嚴重的傾斜問題。國中畢業於有「明星國中」之稱學校,正好遇到高職免試分發的第一屆,許多同學想讀技職,卻被部分師長批評為「懶惰」、「不肯接受大型考試的挑戰」。
        蔡承宏現在看來,覺得十幾年前的情況相當可笑,念技職的同學表現不見得差,許多人都在各行業中發揮所學、嶄露頭角,「不像讀高中的,唸完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。」
       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吳清山指出,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,會要求國中做好生涯輔導和職業試探,加強導師和輔導教師的培訓,至少必須做到提供充足的資訊,不管是技職還是普通高中的升學管道,都不能有所偏廢。
        吳清山表示,技職、普通高中並無優劣之分,理想的全民教育,應該是「各取所需」,盡量提供多樣化的選擇。而要扭轉國人的價值觀、重振技職教育的光輝,教育部還有許多努力要做。1020210

NOT COPY MACHINE
2012德國紅點設計競賽Best of the Best」獎項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113年度【木藝復興】計畫~成果展演

  【 木 藝 復 興 】計畫 - 計畫 PART2 『 山 林 愛 樂 』 提琴製作與演奏人才培育 臺中市立東勢高工 x 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 x 黃聖彥提琴工作室 計畫主持人 : 教務處盧宏男主任 推廣教育子計畫 3-11 社區交流 ~ http://tsvs-...